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变频技术 > 变频技术
如何处理RS-485系统的常见故障?
来源:艾特贸易2017-06-04
简介答: RS-485 是一种低成本、易操作的通信系统,但是稳定性差的同时相互牵制性也很强,通常有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整体或局部瘫痪,而且难以判断。由于 RS-485 使用一对非平衡
答:RS-485是一种低成本、易操作的通信系统,但是稳定性差的同时相互牵制性也很强,通常有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整体或局部瘫痪,而且难以判断。由于RS-485使用一对非平衡差分信号,这就意味着网络中的每一个设备都必须通过一个信号回路连接到地,以最小化数据线上的噪声。数据传输介质由一对双绞线组成,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应加上屏蔽层。以下是检查RS-485网络故障和处理的方法: (1)若出现系统完全瘫痪,大多因为某节点芯片的VA、VB对电源击穿,使用万用表测VA、VB间差模电压为零,而对地的共模电压大于3V,此时可通过测共模电压大小来排查。共模电压越大说明离故障点越近,反之越远。不同的制造商A、B线采用不同的标签规定,即使B线永远是在空闲状态下电压更高的那一根。因此,A线相当于“-”,B线相当于“+”,可在网络空闲的状态下用电压表检测。如果B线没有A线电压高,就会存在连接问题。 (2)总线连续几个节点不能正常工作。一般是由其中的一个节点故障导致的。一个节点故障会导致邻近的2~3个节点(一般为后续)无法进行通信,因此将其逐一与总线脱离。如果某节点脱离后总线能恢复正常,说明该节点有故障。为了检查哪一个节点停止工作,需要切断每一个节点的电源并将其从网络中断开。使用欧姆表测量接收端A与B或“+”与“-”之间的电阻值。故障节点的读数通常小于200Ω,而非故障节点的读数将会比400Ω大得多。 (3)集中供电的RS-485系统在上电时经常出现部分节点不正常,但每次又不完全一样。这是由于对RS-485的收发控制端TC设计不合理,造成子系统上电时节点收发状态混乱从而导致总线堵塞。改进的方法是将各子系统加装电源开关然后分别上电。 (4)系统基本正常但偶尔会出现通信失败。一般是由于网络施工不合理导致系统可靠性处于临界状态,最好改变走线或增加中继模块。 (5)因MCU故障导致TC端处于长发状态而将总线“拉死”,对此应对TC端进行检查。尽管RS-485规定差模电压大于200mV即能正常工作,但实际测量一个运行良好的系统其差模电压一般在1.2V左右(因网络分布、速率的差异有可能使差模电压在0.8~1.5V范围内)。 当没有设备进行传输,所有设备都处于监听状态时,RS-485网络中会出现三态状态。这将导致所有的驱动器进入高阻态,使悬空状态传回所有的RS-485接收端。节点设计中为了克服这一不稳定状态,典型的方法是:在接收端的A和B线加装下拉和上拉电阻来模拟空闲状态。为了检查这一偏置,应在网络供电和空闲的状态下测量B线到A线的电压。为了确保远离不定状态,要求至少存在300mV的电压。如果没有安装终端电阻,偏置的要求将非常宽松。 一根双绞线接地的RS-485网络可以上行与下行地传送数据。由于没有两个发送端能够在同一时间成功地通信,所以在数据的最后一位传送完毕后的一个时间片内,网络表现为空闲态,但实际上节点还没有使其驱动器进入三态状态。如果另一个设备试图在这一时间段内进行通信,将会发生结果不可预测的冲突。为了检测这种冲突,使用数字示波器来捕捉几个字节的1和0。确定一个节点在传输结束时进入三态状态所需要的时间。确保RS-485软件没有试图响应比一个字节的时间更短的请求(在76.8kb/s的速率下略大于1ms)。 虽然隔离是抵御电源浪涌的第一道防线,但是增加多级浪涌抑制器可以消弱更大的浪涌干扰,保证它们是在网络隔离可以容忍的范围内。一般来说,最好在网络有高性能接地点的位置安装浪涌抑制器。